找回密码
 加入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美国专业直饮净水器森乐全屋净水系统
查看: 4285|回复: 1

[新闻/评论] 国内瓶装水标准混乱:检测指标仅为自来水1/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 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news.sohu.com/20130502/n374543074.shtml6 b, G" q  n/ |& I
0 P0 S( K/ p0 C& w8 C" _

0 |+ |! P; z  C$ e3 {( k" E, S2013年05月02日04:56来源:新京报3 }3 Z! ]4 D+ w* I; x; h( i
44' y0 P! b) j" H2 g5 k
8 [, |. i8 G4 a! d" E% ]% P2 a
  今年3月以来,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农夫山泉的“质量门”持续发酵。这场风波的核心,是舆论对地方标准宽松于国家标准的质疑。
* h! l/ J; t5 S+ E  连日来,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国内十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并收集了饮用水行业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共几十份卫生标准,进行了一一比对。其背后,呈现出中国瓶装水行业标准乱象。" E/ ]3 ^7 a* s# G
  在公众的认知中,瓶装水应该比自来水更安全。然而,瓶装饮用水的国标中,水质指标仅有20项,相比之下,自来水的标准中水质指标有106项;而一些病菌和微生物指标,也被认为瓶装水的标准宽松于自来水。
( w- q3 V0 x, c3 T5 Y  国内多地出现了“天然山泉水”等新地方标准,与“天然矿泉水”一字之差,但在矿物质指标上却与后者相差甚远。* g( n5 {) Y! c- ~% H
  此外,印刷在每瓶水上,理应公开告诉消费者的企业标准,却成为“商业机密”,新京报记者向雀巢、可口可乐、康师傅和统一等多家知名企业发函要求查看其企业标准,均遭拒绝。
. ?! h8 W( F( ^4 j% Z" f- [9 d  同时,新京报记者采访发现,在标准背后,一个标准的确立,更改,消失更有诸多疑问。标准的背后有着行业巨头、利益集团不同程度的“参与”。
6 E. R4 F* F1 X2 Y$ G" K  看似清澈透明的瓶装水中,有多少不为公众所知的秘密?
# q+ q( D" O$ \" ?& C( H, c  N  【国标之疑】' ^( ~  Q/ w/ V. n
  瓶装水标准不如自来水?2 {, \. r1 r6 D' i% l2 z
  指标总数少,汞、甲醛等毒理指标缺失,大肠菌群的指标似乎略高于自来水……这样的瓶装水国标是否低了些?
, _, m' V5 b$ F! e  瓶装水指标数目少于自来水
( F4 |% h  g2 G, M0 F& f  黄越是北京的一名“白领”,初来北京时,他发现这里的自来水水垢比家乡重很多,怀疑自来水质量不过关,他一直坚持饮用各种瓶装水。& k8 H8 D4 R5 ^  i, i: y& q
  然而,今年4月,一则关于农夫山泉的标准不如自来水标准的报道让他颇为吃惊,从那时起,他开始留意各种瓶装水的具体名称和标准号,却被“天然水”、“山泉水”、“矿物质水”、国标、地标、企标等一大堆概念和名词搞得一头雾水。
8 y) d8 d* J. _  瓶装水的标准到底是怎样的,是否真的比自来水安全?随着农夫山泉“标准风波”的不断发酵,黄越的问题也成为了很多人的疑问。
& S  j9 [/ D, s& U, v! o  在我国,关于包装饮用水,目前已有4份国标,其中一份名为《GB19298瓶(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国标(以下简称“瓶装水国标”)适用范围最广。
% K/ ~4 o% `* z/ R0 `6 m  4月1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表示,除天然矿泉水和饮用纯净水已有明确的国家标准外,其他包装饮用水均需符合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
& W4 W" e) A9 S2 d  新京报记者将这份国标与自来水国标进行对比,发现了诸多疑问。
! |+ w$ @/ R- B* U  首当其冲的,是水质指标的数目。在很多人认知当中,瓶装水应该比自来水更加干净、安全,但在《桶(瓶)装饮用水卫生标准》(GB 19298-2003)中,水质指标仅有21项,远远少于自来水国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的106项。/ m1 J1 b; @, U( w9 Z9 Y
  诸如汞、银、四氯化碳、甲醛在内的毒理性指标,以及pH值、硬度等较为常见的水质指标,都未出现在瓶装水国标中。) d( B6 a9 n! U+ H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的一位专家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指标数目少于自来水,是因为“瓶装水的源水来自于自来水,所以在自来水检测过之后,某些项目上,瓶装水应该不需要进行检测。”8 i0 i( j: x& Q7 W+ n
  新京报记者查阅标准发现,瓶装水国标的确要求原料用水符合自来水国标的规定,但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诸如农夫山泉之类的“天然水”,已并非使用自来水作为源水。
: P' p* d1 a% T3 y  瓶装水标准滞后$ |" J; p0 w& D7 P
  在指标数目之外,瓶装水国标似乎也比自来水更宽松。- [: o0 J$ p" n; A
  瓶装水国标中大肠菌群指标为MPN/100ml3,而自来水国标中则要求不得检出。
& e3 X2 `4 S2 B; p. j! J3 p" M  浙江大学食品与营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叶兴乾此前在一篇论文中研究认为,国家瓶装水标准对微生物的要求相对较低,甚至低于自来水国标。/ y- K$ m: p9 |- h" [
  中疾控环境所的专家告诉新京报记者,这是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所致。“以前检测菌群是按照旧式的苏联标准,取1L水检测,不得超过3个菌,而后世界卫生组织改进了检测方法,取100ML水,当中不得验出。”该专家说,世卫组织更新了检测方法之后,自来水的标准随即更新,而瓶装水标准未更新。7 F5 j- B3 l  p$ J
  “这事实上是瓶装饮用水标准滞后,我们应该向国际看齐。”北京市矿泉水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王绣燕说。$ f( ?" r/ ?* {5 m7 z
  瓶装水自来水国标涉及部门不同
3 Q4 `4 U5 Q) v, [  n; o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饮用水安全研究所前所长刘文君表示,这样的局面反映出,我国在标准制定、产品监管等方面还有一定的问题。
$ ~, Y3 m3 H8 ]8 H5 g* @  中疾控环境所的专家介绍说,自来水国标的出台涉及多个部门,2006年修订的自来水国标,由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牵头,联合水利、环保、疾控等方面的相关单位共同修订。
+ x+ b) q* g0 k3 u: Q  而瓶装水标准主要是原中国疾控中心食品所牵头制定,涉及的部门主要在卫生系统,起草单位还包括了一家企业。0 R+ x% b; p/ p* u' C4 e* _+ \
  对于瓶装水标准不如自来水的质疑,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一位负责人向新京报记者称,“这很复杂。几句说不清”。$ r9 j) q5 Y1 n
  新京报记者向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提出采访要求,至截稿时未得到回复。
2 i' Z+ u* W, m/ U' H2 m; R1 N' h  【地标之惑】
% a; \1 U! X7 M( r7 D! x# {  山泉水地方标准林立
. }9 E! ]4 B* X# X9 R  一些地标未及时更新,与国标发生了冲突;而另一些地标中的“新概念”,容易对消费者造成误导。
: b& [: i4 Z4 W$ S' y* }+ U5 T$ U4 b! y5 R  山泉水概念迷惑消费者; D1 f( O0 `' M  N
  在此前的农夫山泉“标准风波”中,农夫山泉所参照的浙江省地方标准(地标),明显不如自来水国标,遭舆论诟病。近日浙江省卫生厅发文称,地标中的安全相关指标不得与国家标准相违背,认为农夫山泉所参照的浙江省地标应“自行废止”。
, o2 l& c6 U; s$ }4 v  本应5年前“自行废止”的浙江地标,被企业使用多年,相关企业和部门是否存在失职甚至违法行为?国内还有多少这类失效地标还在被企业采用?新京报记者就此向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了解,该中心回应称,中心不负责监管工作。
% ~0 v3 S2 L$ T8 n$ `  新京报记者收集了十多份地方标准。发现包装水地标中,“天然泉水”概念正在各地悄然兴起。
$ f. ?$ S6 S" F2 M/ ?1 x# b. P  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云南、贵州、湖南、广东、河北在内的多个省份出台“山泉水”地方标准,有的名为“天然泉水”,有的则名为“天然山泉水”。事实上,国家早已制定了“天然矿泉水”的国标,地方纷纷订立“山泉水”地标,是何原因?* j" S) n" Y- h9 j' t1 m
  “变换名称里的一个字,对企业来说可以降低太多的成本。”中国矿泉水联合委员会秘书长廖雷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矿泉水的国家标准是国土资源部牵头制定的,对于企业来说,瓶装水上要想印“天然矿泉水”5个字,需要有采矿资质的审批,此外还要对开采地的水源进行春夏秋冬4次检测。在他看来,企业热捧“山泉水”,有傍矿泉水,迷惑消费者嫌疑。
; t. @' m; L8 W  山泉水地标不及矿泉水国标
9 D5 O) x' O7 r  对比已公开的“山泉水”地标与“天然矿泉水”国标,其中“山泉水”与“矿泉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矿物质的含量却存在多处不同之处。
0 W' J: Y$ P: C- h- |2 @" h( X  天然矿泉水国标中规定了8项矿物质的最低含量,企业生产的矿泉水至少要有一项达标,方能称之为“天然矿泉水”。) V6 ~+ E* E: U: {7 {/ Q
  相比之下,一些山泉水地标对于矿物质含量的要求更为宽松。例如,河北省天然泉水地标(DB13T1269-2010)中列出了5项矿物质的界限指标,但其中4项低于矿泉水国标。例如该地标中锌的界限指标为不低于0.05mg/L,而国标中的这一指标为不低于0.20mg/L,相差4倍。类似的情形在贵州等地的“山泉水”地标中也存在。
9 t3 x, Z5 h( E5 y5 c  另一些省份的山泉水地标,则没有对矿物质界限指标作出说明。例如,广东饮用天然山泉水地标(DBS44001-2011)和云南的山泉水地标(DB53/118-2009)中,都没有矿物质界限指标。专家认为,没有矿物质界限指标的所谓山泉水,和普通自来水无异。
% j2 p6 H; l$ Y5 y# S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羽楠曾解释“天然泉水”概念,认为除矿物质含量不需要天然矿泉水那么高外,其他各项和天然矿泉水一致。而目前云南、贵州制定的“山泉水”地标中,毒理指标中重金属和微生物指标高过矿泉水国标。矿泉水国标规定,镉的含量应不超过0.003mg/L,但这两份地标均放宽至0.005mg/L。5 }& M3 _% I4 X) i4 P
  在微生物上,包括云南、贵州和湖南省瓶装饮用天然泉水地方标准,其大肠菌群总数限制上均为MPN/100ml3,而“矿泉水”国标中为MPN/100ml0。这些地标不仅不如天然矿泉水,甚至不如自来水。/ T0 r: @. T1 _; L4 J
  企业参与制定地标7 W+ h4 K- _1 w+ U2 i: X
  “像这样的地方新型饮用水概念标准,多为地方企业推动出台,背后有他们自己的利益在里面。”廖雷说。; v% x1 Z+ E; \) n* A
  新京报记者发现,这些地方标准的制定大多都有企业的参与。例如云南的那份地标,起草单位包括了云南大山饮品有限公司、云南天外天天然饮料有限公司在内的5家瓶装水企业;广东的山泉水地标也有广东鼎湖山泉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的参与。
4 z# N8 `) D1 {9 x/ d: h) P; E' R7 F5 V7 ^

+ T( M3 k8 V9 A# D. ^% n& A. H【企标之谜】# u7 M$ f! d7 M9 \0 h1 Z
“商业机密”背后存质量隐忧
2 M5 u' k* O  W4 ~+ m与公开可查的国标、地标相比,大多数的企业标准都被宣称为“商业机密”。这些攸关公众健康的数据,媒体、公众无从知晓。8 [, q  l2 L& e: ^
新京报记者在北京调查市面上公开售卖的瓶装水发现,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十多种瓶装水品牌中,有三分之一是执行企业标准。- x9 q  h1 Q  B+ u, W( W
企业拒绝公开企标, x% h% H/ ^" \% O; |3 V
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邱宝昌介绍说,对于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工业产品,各企业可以根据安全、卫生要求制定企业标准,并且企业标准必须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4 @7 t, b! T; H$ n/ z
新京报记者向雀巢、统一、可口可乐、康师傅等知名企业提出公开企业标准,上述三家公司均表示相关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同时以企业标准涉及商业机密为由,拒绝公开企业标准。
/ C& a1 t5 u( a! p# H9 a% N- [事实上,《食品安全法》第26条规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供公众免费查阅。  g+ u; a  U! h' C/ ?& r0 X, D
律师邱宝昌认为,企业标准作为一个生产的基本指标,并不涉及其生产环节的工艺流程和商业机密,并且已经明确标注在其生产产品包装之上,如果消费者有意愿了解产品资质,法律上,企业有义务向消费者公开生产标准。
  u% d6 R" ~0 i" A' g% P: L3 }企标可靠性存疑2 C: c6 M- t' ?4 k3 U6 H
新京报记者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一份可口可乐云南公司的矿物质水企业标准(Q/KKK 0003 S-2009),标准由该公司发布,自2010年1月29日起实施,并已在云南省卫生厅备案,备案期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
  u9 w! Q3 I% F( \+ s0 L标准显示,该企业的矿物质水,是以纯净水为原料,人工加入硫酸镁,氯化钾制成。8 X( ^. ]. W8 Z2 x1 I0 P! ?! h0 A/ g
相对瓶装水国标,该企业标准缺少“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指标;此外,作为瓶装水重要毒理指标的镉(镉损害肝和肾脏,对人体危害严重),该标准里也没有。在记者获取的另一份标准中,大连半岛山泉饮品厂出台的矿物质水企标中,明确对镉的含量做出了限制,mg/L≤0.005,与瓶装水国标相同。9 d! E9 N" f9 O4 Z6 W, x- B
不愿具名人士对新京报记者称,镉是重要的水体污染物,近年云南多地爆发镉污染事件。
; _3 }& w: {& j1 f8 W$ Y同时,相比自来水国标,可口可乐的这份企业标准也没有汞,铬,氰化物,甲醛等限制指标。而大肠杆菌一项,也比自来水低。
5 X3 r  l5 p" K【标准之乱】. S# a1 p  e4 H1 V2 _% l0 g/ `2 I
部分矿物质水用自来水添加制造
" \6 T, _& ~( G, m8 r复杂的标准体系看似覆盖了所有的包装饮用水,但由于分类方式不同,相互间还是出现了交叉和空白。
/ q, g% p; M/ c0 k% k5个国标分类混乱
. Q. M# g* J% b2 A目前中国关于饮用水的国标共有5个。除自来水标准外,剩下4个国标均为包装水标准。
; \5 m& Q; c2 m1 w$ O4 d( @其中,从产品分类,有“天然矿泉水”国标和“纯净水”国标,剩下所有包装水均被纳入瓶装水国标范围。
8 c; i. m$ O- R% r' h- _  X/ C这样的标准体系看似覆盖了所有的包装饮用水,但由于分类混乱,相互间还是出现了交叉和空白。
+ g4 ^# w# ^1 S0 o2 Z8 p以矿物质水为例。新京报记者获取的几份矿物质水企标中显示,部分是基于纯净水国标制订,部分则是参照了瓶装水国标。这样一来,尽管都叫“矿物质水”,但在具体工艺流程和水质指标上,不同企业之间却大相径庭。) y: P2 c2 P3 A& u$ r6 l# D- x
例如,上述可口可乐云南公司的矿物质水标准,其产品水源是纯净水,产品的标准制订参照了纯净水国标;而大连半岛山泉饮品厂企业标准(Q/DBD0002S-2012)显示,他们的矿物质水水源是自来水,并非纯净水,该企业标准中的各项指标,也大多参照瓶装水国标。
$ W+ y- j! o9 X' U, ?7 D9 I# g0 W; x这意味着,同样是所谓的矿物质水,有的是用纯净水加入食品添加剂制成,有的则是用自来水添加。
5 n& D7 r9 w& N) f1 g缺乏统一的瓶装水国标  i* v. ]  a7 Y$ }, q
饮用水管理上的标准之乱,已引起了一些部门和专家的关注。/ z+ Y9 y" s1 M
据悉,相关主管部门曾希望通过一个国标囊括市面上能买到的各类主流水种。早于2011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征求意见稿已在业内下发,希望替代瓶装水国标,并将山泉水、矿物质水等产品纳入“包装水”的定义中一起进行监管。不过,该国标在征求意见后,目前尚无下文。
, C$ m$ q, @! {. C8 y北京保护健康协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主任赵飞虹说,国际食品法典对瓶装水只有两个标准:矿泉水和其他瓶装水。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刘文君也表示,瓶装水的国标“应该统一”。! I; l9 Z! D6 L7 v2 h% j6 d+ R. `$ d
中国矿泉水联合委员会副会长王绣燕认为,我国目前缺乏一个高效的审核、更新、修改的机制。她建议,有关部门应成立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标准审核委员会,由固定的专家参与,提高修改审批和更新各种饮用水标准上的效率。) I* Y+ P! H: A$ p/ h# P
【检测之疏】
' b7 b# w/ Z  M2 i) G重金属等指标半年检测一次- U! e% o0 _: d8 w6 c8 k$ O5 p
瓶装水出厂前,大多只检测感官、微生物等指标,对于重金属、有机物等更多的指标,往往半年才检测一次。
, X" Q- J8 T1 ]4 C只检测少数标准: ~$ ^; v( D% e# v& i' t- G
即便这些企业标准都符合国家规定,出厂的产品能否真正合格,也存有疑问。
& H; A4 T# Q: L: ]以可口可乐云南公司的上述企业标准为例,该企标规定了22项水质指标,但在产品出厂前,并非22项指标全都一一检测。例如企标中严格限制的砷、铅、溴酸盐等重金属指标,只是作为“型式检测”,半年检测一次,或是在更改配方、更换设备等情况出现后才必须进行检测。
5 H) |, j/ k' i在记者获得的多份企标中,关于检测,大多是类似的情况。不少企业在产品出厂前,只需检测感官标准、微生物指标等少数几项。
% ?; Q% x& K; h) m0 d广东一家饮料生产企业的品控室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大多数饮料企业的生产都是以“不吃坏肚子”为标准,因此对于微生物指标的把控最为严格,而其他诸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方面的检测,大多数企业都没有检测能力,只能定期向质监部门送检。, R9 a% q/ \1 c0 }1 Z
赵飞虹说,国家对于作为瓶装水企业的实验室要求很简单,一般只需要配备做检测生物的显微镜,浊度仪等等就可以。只有一些大企业才可能配备比较高级的仪器。
7 C& [* R8 R( g+ c瓶装水质量堪忧
6 t0 g4 S! u% ~5 a: J& \; ^中国地质科学院一位不愿具名的学者向新京报记者介绍,目前市场上诸如矿物质水,天然水都存在一定质量隐忧。他认为,矿物质水是人为添加矿化剂,能不能添加,添多少,缺少研究。3 C1 I' q, b- S5 N
张书芳,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研究所所长。他对市场上瓶装饮用水溴酸盐(潜在致癌物)含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矿泉水的合格率仅50%,矿物质水合格率为66.7%,山泉水为71.4%。
0 ^$ ~1 z; R+ E0 U. }4 f目前中国市场上包装水整体质量如何?新京报记者就标准、检测等相关问题向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等部门和机构发出采访函,截至发稿时,这些单位尚无回应。
$ k- @1 V$ Z. B6 k. i拿着手中的瓶装水,黄越有些迟疑,自己每天喝的瓶装水,能保证是安全健康的吗?他希望有一天,自己不用再研究国标、化学元素等专业问题。
# X' f5 o( @& O/ E5 I. t4 F1 m# D: a! @5 y

& Y5 X2 ]; s' K4 Y. [
/ {' ]6 g8 Y4 M4 ~( g, |; L6 F; ]; F+ L; ]3 d; `

2 X$ G' C# e3 C- y) m0 ^$ c( M0 D6 Q0 m, l8 v3 m9 j
  新京报记者郑道森 刘溪若北京报道4 o5 C' r0 h: y/ `
  专题统筹/杨万国 编辑统筹/韩笑
+ u9 j. o: Q6 U3 i3 d
发表于 2013-5-2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把全文发过来了。大家一起看看。
1 i: Y! @, G1 y# \" [
' C$ n$ Z5 ]- y! a! d& C9 ^% r5 b不过目前感觉应该是有一定规划地在搞水的事情。不知道动力在什么地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易网[水处理技术论坛] ( 京ICP备05078561号 )

GMT+8, 2025-9-15 19:27 , Processed in 0.25266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