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H0 u' v8 Z+ e
9 l" X: Q2 _0 n% @/ o/ k
% T0 z1 w$ d! p1 r7 h作为氮家族的一员,砷是无臭无味的半金属,自然存在于岩石和土壤中。它可以与其他元素合成有机和无机砷,而后者毒性更强,在水中更常见。世卫组织认为,长期饮用含砷量超过每升10毫克的水可导致砷中毒,这是一种导致皮肤紊乱、坏疽以及肾癌和膀胱癌的慢性病。
" I( T3 p2 k1 `; t; \5 E1 B 砷对人有哪些危害 元素砷的毒性很低,但砷的化合物均有毒,砒霜(As2O3)就是一种三介砷化物,砷进入人体内被吸收后,破坏了细胞的氧化还原能力,影响细胞正常代谢,引起组织损害和机体障碍,可直接引起中毒死亡。如果将砷作用于人体局部,最初有刺激症状,久之出现组织坏死。砷对黏膜具有刺激作用,可直接损害毛细血管。经黏膜(包括阴道)或皮肤吸收的砷及化合物,主要沉积在毛发、指甲、骨、肝和肾等器官。常人服入三氧化二砷0.01—0.05g,即可中毒,出现中毒症状;服入0.06—0.2g,即可致死;在含砷化氢为1毫克/升的空气中,呼吸5—10分钟,可发生致命性中毒。
1 ~: k& Y) y R, G 慢性饮水型砷中毒 慢性饮水型砷中毒对人体多系统功能均可造成危害,包括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神经病变、糖尿病、皮肤色素代谢异常及皮肤角化,影响劳动和生活能力,并最终发展为皮肤癌,可伴膀胱、肾、肝等多种内脏癌的高发。从慢性砷暴露开始约20至30年,癌症开始发病。患者往往眼看着自己的皮肤病变一步步恶化,却又无能为力,最终发生癌变。最新研究还表明胎儿比成人对砷的毒性更敏感。" S. p, R- D, q, Z" S( }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砷中毒 9 l; o7 g+ j. n" d# }
由于砷与毛发、指甲皮肤的角化组织有亲和力,无论是慢性砷中毒或急性砷中毒,只要其中毒后尚存活一周以上,便可从毛发中发现较多含量的砷。而头发中的微量元素与人血中的成分比较相似,它能准确地反映出人体内部新陈代谢的状况。而血液的各种成分都是来自周围环境以及在此环境中产生的食物。, _8 a& u0 ^9 |. @7 Y4 I) F
/ g' N, C2 }# n6 P3 W1 K+ |/ `
砷污染 砷污染是指由砷或其化合物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天然水中含微量的砷;水中含砷量高,除地质因素外,主要来自工业废水和农药的污染。砷和含砷金属的开采、冶炼,用砷或深化合物作原料的玻璃、颜料、原药、纸张的生产以及煤的燃烧等过程,都可产生含砷废水、废气和废渣,对环境造成污染。大气含砷污染除岩石风化、火山爆发等自然原因外,主要来自工业生产及含砷农药的使用、煤的燃烧。采矿、冶炼的废渣,冶金、化工、农药、染料和制革等的工业废水和地热发电厂的废水中均含砷,被砷污染的河水,会降低生化需氧量。含砷废水、农药及烟尘都会污染土壤。砷在土壤中累积病由此进入农作物组织中。砷对农作物产生毒害作用最低浓度为3mg/L,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亦很大。砷和砷化物一般可通过水、大气和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危害。元素砷的毒性极低,砷化物均有毒性,三价砷化合物比其他砷化合物毒性更强。
. [, _' `) F" U& V0 j/ \5 V" C
! J" Y1 M1 \4 Y) w* X. W# Y3 e2 u国内现场调查表明,某地深井水含砷量为1.0-2.5毫克/升,自1930年至1961年中发生慢性中毒病例多起,表现为皮肤出现白斑,后逐步变黑。角化肥厚呈橡皮状;发生龟裂性溃疡。国内调查表明,在供水中砷含量为0.05毫克/升,未见任何有害影响。饮用含砷量大于0.12毫克/升的饮用水,相当一部分居民发生砷增高,但未见任何中毒表现。一些国家报道,水中砷含量过高,长期饮用时引起皮肤癌发病率增高。基于上述资料将,原标准中规定的饮用水砷含量不得超过0.04毫克/升,改为0.05毫克/升。/ ] b. O; v! L0 z L8 t7 X
% [7 l! @' A" j7 t, q) R国外砷污染事件 砷污染中毒事件(急性砷中毒)或倒置的公害病(蔓性砷中毒)已屡见不鲜。如在英国曼彻斯特因啤酒中添加含砷的糖,造成6000人中毒和71人死亡。日本森永奶粉公司,因使用含砷中和剂,引起12100多人中毒,130人因脑麻痹而死亡。典型的慢性砷中毒在日本宫崎县吕久砷矿附近,因土壤中含砷量高达300~838mg/kg,致使该地区小学生慢性中毒。日本岛根县谷铜矿山居民也有慢性中毒患者。我国规定居民区大气砷的日平均浓度为3μg/m3,饮用水中砷最高容许浓度为0.04mg/L,地表水包括渔业用水为0.04mg/L。
7 a6 W5 y% O6 o+ @ e6 p% f' y3 n, @. m' J) H* k
砷污染治疗及治理
0 G2 g$ ~5 ], R5 {& R# n. ]对于砷中毒者可用二巯基丙磺酸钠或二巯基丁二酸钠等解毒药对症治疗。治理砷污染,首先不要将高砷水用来灌溉,其次不要让在受到砷污染的土壤上种植的植物进入食物链。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可以用植物来进行环境修复。“蜈蚣草就是一种修复效果很好的植物”。他告诉记者,蜈蚣草吸收土壤中砷的能力比其他植物高出几万倍、甚至10万-20万倍。“也就是说,种其他植物花上万年才能吸收的砷,种蜈蚣草一年就可以被吸收了”。之后,将种植的蜈蚣草收获并进行安全处理后,即可将其污染物去除。
来源:中国水网
: y/ x( r. ]8 U: K
a3 }3 x- @8 {8 k) p0 O6 Z% O& V' g# Y% A! q-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