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美国专业直饮净水器森乐全屋净水系统
查看: 3224|回复: 6

[知识问答] [ZT]喝开水喝凉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30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其他的网站上看到的..有些说法不是很准确,但是也基本上说明问题了.所以转过来跟大家分享/ }; C2 @7 z  x! [: E. M/ M, k
------------------------------------------------------------------------------------------------------------' A- Z% X4 F& _% s( B
: L2 ~1 O8 n, p( p" N
喝开水喝凉水3 G' H. n6 z1 T2 c' I, a  G+ K  v2 ^
云无心 发表于 2009-05-25 16:17
; c3 V/ V7 d4 M+ L2 w5 u喝什么样的水才健康?
; y7 G/ E# S& ~, G
, ?0 h4 u( p  e+ t9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不能喝“生水”,于是“喝生水要拉肚子”就成了一个信条。到了国外一看,原来他们根本没有喝开水的习惯!——即使是刚刚生完孩子的产妇,护士送来的也是一大杯冰水。那么,喝开水还是喝凉水,差别在哪儿呢?
# d. R3 z) T2 K. W7 i" N1 g5 x4 H" ^) [8 g2 W
水里可能有什么?- G7 B  ^2 K  q1 N1 Y
人们说“一滴水就是一个世界”。即使是看起来很“干净”的水,里面也含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对人们的健康来说,可能的有害物质主要有这么几类:一是有毒无机物,如汞、铅、砷以及亚硝酸盐等等;二是致病细菌;三是某些分泌毒素的藻类。这些物质往往是天然存在的,通常所说的“水质”往往也就取决于这些成分的含量。4 k1 @! \$ |" h$ n0 G3 }0 A. ?3 M' m  }
致病细菌能对人体产生立竿见影的危害,所以对水进行灭菌处理也就成了饮用水的常规步骤。对于自来水来说,经常用氯气或者次氯酸盐处理。这是一种灭菌效果很显著的手段,对于减少致病细菌导致的疾病有着显著的效果。但是,后来人们发现,这种处理产生的副产物,有一些能够致癌。这样的处理,也就可以说是“才出虎口,又入狼窝”。所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求能够灭菌而副产物危害又比较小的处理方式,比如现在瓶装水所用的臭氧处理,就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好的方式。但是它产生的副产物溴酸盐却也还是一种可能致癌的物质。在目前已经尝试过或者正在尝试的水处理方式之下,已经有几十种灭菌副产物被揪了出来。8 W5 O* ^/ i+ m& C+ Z1 |0 O
这些灭菌副产物,也就成为了饮用水中“人工产生”的可能有害的物质。
7 M( t/ n0 n2 u* o7 |烧开水能解决什么问题?$ i" K5 Y2 f  N# E
烧开水是最直接最简便的杀死致病细菌的手段,这也是“喝开水不拉肚子”的原因。但是,烧开水不能解决藻类的毒素,甚至有助于藻类毒素的释放。它也不能解决有毒无机物的问题。在烧开水的过程中,水总会蒸发,因而开水中的有毒物质浓度甚至比“生水”更高。至于自来水中的灭菌副产物,基本上也不会被去除,反而浓度会增加。  c- A5 ~. M- S( R" H: O8 s- |
所以说,烧开水解决了一个看得见的问题,却可能产生看不见的危害。毕竟,那些有毒无机物或藻类毒素对于健康的影响都是长期的慢性的。
! ^8 o) S# U  m% G* p& ?3 T/ W! H饮用水安全的关键
' u5 q" p7 \2 b" }3 Y7 Y- z不难看出,饮用水的安全,烧不烧开不是关键,里面有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对于合格的自来水、瓶装水、纯净水,已经经过了灭菌处理,烧开的意义已经没有了。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这些水源的水质如何,以及经过了什么样的处理。差的水源,可能含有更多的致病细菌和藻类,就需要更多的灭菌物质去处理。它们死了,但是残骸还在,尤其是藻类的毒素也还在。这样,产生的灭菌副产物也就会更多。
! e& G% f$ U& `) ~6 Z, u人们对于饮用水的认识越深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就越多。按下了葫芦,又起了瓢。为了尽可能地减小潜在的危害,现代饮用水系统或者水处理工业都变得非常复杂。先是灭了菌,然后就用各种手段去除其中的有害成分。有害成分各种各样,所以去除的手段也就各有不同。显而易见,去除得越彻底就越安全,但是生产成本就越高。从技术上说,人们可以把水弄得很纯很纯,比如分子生物学实验里用的水,里面基本上只有水分子了。但是那样的水,比我们吃的油贵多了,不是个人或者社会能够承担的。' l0 s+ `2 w7 _7 {% z0 i
自己能够做什么" H- J& Y3 H+ m5 R, h/ `. q8 h
既然我们不可能把水里的有害物质完全除去,所以饮用水中一定量的有害物质就是不可避免的。好在人体本身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所以只要这些有害物质的含量低到一定程度,对于人体的危害就还是可以忽略的。科学研究的目标就是不断改进处理的技术,找到效果更好成本更低的方法。而主管部门的职能,则是根据科学研究的现有水平制定各种有害物质的允许含量,并且保证它们得到实现。* W9 h5 n# f; h$ l+ b
对于个人来说,总是希望得到最大的保护。烧开水更多地是一种习惯。对于泡茶冲咖啡来说,开水的高温是从固体中提取出目标物质的必要手段。而烧开了水再放凉了喝,对于增加安全性而言意义并不大。/ B% u' y) @! u1 \, E
两点实用的建议
4 z! S0 K  K) j  u: A3 @水就是水,卫生安全是最重要的。那些似是而非的“保健处理”都是商家的炒作,找不到科学的支持。对于家庭来说,使用一个质量好的滤水器可以进一步去除自来水中的重金属、毒素以及一些灭菌副产物,可能是家庭能对水进行的最有意义的处理了。至于烧不烧开,倒没有太大关系。5 A# d: {  t: g& V( M2 n
许多有钱有闲的人喜欢到某个“好水源”的地方打几大桶的水,运回家里慢慢喝。实际上,这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新打的水可能是“好”的,但是未经任何灭菌处理的水就是细菌和藻类生长的乐园。在你看不见摸不着的时候,它们已经在里面星火燎原。
+ r, f3 z' S/ m1 n! n1 M(发表于《瞭望东方周刊》)
7 U" ?9 s3 h- B) O  D3 X6 p图片来源:do you remember tap water? by  malla_mi* `1 C# [& K1 d3 m" G- f: ?8 G
& V4 [0 f. a8 ^# J1 [" N8 A$ n

# h' F$ L9 x.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14295.html#comment-38753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mirror 说:
" U# X: O3 k$ _& D2009-05-25于18:50
' R- `; {8 I! @4 d# C  e当人们说“污染源”时,一般是云先生给出的那三类:1)有机、无机的有害物质,2)动物性的微生物=病菌,3)植物性的微生物=藻类。但还需要有对另一个“污染源”的认识──在哪里发生了污染。换个说法就是,自来水厂合格的自来水到了自家的水龙头时并不能保证不被污染。家庭的过滤水一般不能解决硬水的问题。过滤器是否受到污染也是个问题。2 E; M: G( m: i
对比这个遗漏部分,烧水带来的有毒物质浓度的增加几乎是“危言耸听”了。因为毕竟这里不是说喝蒸锅水。喝水的问题与其讲是有害物质的问题,不如讲是好喝与否的问题。因为自来水厂的出水在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了。
' {- m& s! o  @0 a  }包括加冰的水,往往是因为水不好喝,才要作降温处理,改善味道。有的地方甚至要加些柠檬。" D" W: q. }% [& ]) J) L6 a6 E; {
说到滤水器,如何能够防止过滤器本身的二次污染才是个关键的话题吧?
+ r9 G7 g" x0 {; Y; Y" \: c9 ]( G% N1 r( ]

1 y: C( G1 p  s' o2 N& Q$ U  \
& T- |' ^: j  d- l/ P0 o  ^- S 相控阵 说: - M8 I# C; j0 Z
2009-05-28于4:23
0 t: H9 J3 \+ u5 ?- [% J# f空泛不能开启心智,有兴趣的去参加实际质检和研究吧,来谈论的人基本上家里都有自来水供给,做个简单的实验,用自己喝的水来作证,就可以了解一些端倪了。* d6 A- X: v& A' \4 s4 i( e. i
问题有些笼统化,分解成不同的类型处理。主要内容有三部分
" O; b/ m; \! q3 B4 C# q% q4 |$ l一是水温的刺激、体质的特点对健康的影响。" T) C3 ]8 D. B
这方面属于医学范围,普通人缺乏足够的相关科学知识和验证能力,要靠有关领域的正式观念来指导。3 o3 h  `; r" Y! V$ U
但是即使普通人也能清楚明白一个常识,就是水温和体温差别太大的话,刺激必定很强烈,对神经活动的影响就会很大。如果健康状况不佳,或者体质有某方面的特殊之处,有可能因为饮用太冷的水,尤其是大量饮用后,身体受到的刺激可能引起一些神经功能的紊乱,对生理活动的正常维持不利,身体就可能比受到刺激前更加不能控制某些病情,所以大量个体中有部分不能承受冷水刺激是事实。: n, O" A5 h9 e' t( X6 a0 m4 c8 Q
不过这个问题比较好解决,饮用前把水温调到接近体温即可,减少温差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有效的控制办法在自己手中,靠刺激承受能力的经验来针对自身调整,不难。
5 \; l% t& I$ B5 @  Y- Z二是水中的微生物对健康的影响5 [4 }" `( u/ M, ^1 p, G
一般的饮用水非常难以避免存在微生物。因为水从自然环境获得,一般都在取水点、输送管道、盛接容器这些位置无意中混入微生物,不可能依靠只控制其中某个环节就能绝对避免,也难以防止再次污染。
% N; P- Z1 D% M9 X: @6 y( j另外,空气中也存在漂浮的微生物,以及人体也因为活动而通过接触被污染,要把水送入开口的消化系统,本来就要先接触空气污染源;再者,人体的呼吸和说话张口动作,就在引起空气的进出,如果身处污染严重的空气环境,也会让咽喉被污染,在饮水时把微生物吞咽进去,所以除非在绝对清洁的特殊封闭环境,最终进入消化道的饮用水混有微生物是根本无法避免的。
: d; B& g+ C7 ?# C1 c; ]: f又,一般的饮用水消毒技术,在处理微生物污染时都是采取一些过滤阻挡、加热灭活、添加化学物质灭活等,因为技术水平不能达到,或者是成本太高无法实施,经常不能完全滤除或者杀灭所有微生物(效果的讨论不含处理设备不洁净的二次污染因素,这情况归纳在盛接容器的卫生措施方面,但是在实际检验中无法区分原因,被合并成实际过滤杀灭程度的评判中)。7 }: o3 s& J4 ^8 s
必须注意到处理设备的实际缺陷,可能存在制造或者操作维护方面的问题,造成封闭不严,或者选择的滤孔尺寸实际偏大,无法完全阻挡杂质。也可能是杀灭作用不够强(如某些生物能够耐受某种杀灭物质),或者操作不当(比如加温幅度太低、加温时间太短),仍有部分微生物存活。
# {3 J6 O5 Y+ t) ?6 Y/ V这样,饮用水实际进入消化道时,经常含有存活的微生物,其中部分对人体无害,部分在含量不多时也不表现害处,另外部分因为致病能力很强就很可能繁殖增多造成危害(显然几乎没有完全依赖只因为属于病原体就能产生实际影响的,否则只要含有一个病原体,到达口腔就一触即死,显然增殖规模是更关键的因素),也有部分是在最终繁殖数量太大时才表现有害的(如饮用水质量标准允许存在但不允许含量超过一定限度的种类,要靠一次饮用时数量太多来扩大未排泄走时影响超过身体耐受极限,比烈性的病原体稍显安全)。6 [. i" i2 U+ F4 R2 w3 c7 R
因为这些微生物太小,普通人缺乏检验发现的技术,实际要专业领域负责提前处理好,保证提供的水的有关指标合格。但是要注意专业的饮用水供应者并不全环节负责地把水直接送到嘴边,期间还有合格的水的输送过程,无法完全避免中途的再次污染,所以这是微生物方面最主要的质量问题发生节点,通过此节点后普通人很难直接检查发现污染现象,就有较大的致病危险了。
# p/ F$ k; B9 T$ b# P处理这个问题可以是专业领域有效地控制输送过程的安全,完全杜绝再次污染,显然整个管路系统中都必须达到没有任何的缺陷。如果操作上完全依靠隔离污染源来完成,成本会太高,而且系统太庞大复杂,出现破损的概率太高,设备自身的卫生条件维持工作也几乎保证绝对可靠。所以必须增大水质控制措施。' }6 e9 y5 B8 G7 N+ ?7 v
其中专业化的一种就是添加杀灭或者抑制微生物的物质,混入水中,保证饮用水自身具有一定的消毒作用,只要添加的物质在种类、化学性质、含量、累计摄取量等等方面对人体的影响在公认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饮用水的病原体污染问题比较容易在供水的工程技术上妥善解决。
( Z0 E! w2 m* s& {另一种是用户家中污染源引起的,是水离开专业供水管路后,在盛接容器和居室环境、人体附带污染源等环节发生再次污染,完全脱离专业领域的控制范围,就必须依靠用户自己来处理。这个问题在操作上因为采取的处理方法不同而经常有差别很大的结果,要看用户的实际控制效果了,如果是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而且恰好正确,效果就比较理想,相反的话,就可能等于没有消毒了。这个节点上决定实际处理效果的具体因素最复杂多变,涉及很多方面,比如自己对卫生知识的了解程度,生活中的卫生习惯,居家和外出工作接触污染源、制造污染源、携带污染物的规律,饮食习惯对污染物扩散沾染和清除的影响,生活环境对病原体有利或者不利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影响,环境上各种动物对病原体的沾染和传播的规律,等等等等。这样就很难寻找一个妥当的方法来完全适用于任何地区家庭个人的微生物最终污染处理问题,也不能保证任何时候都被采用、都有效,准备喝的水就经常混有再次污染而存在的病原体,如果不再杀灭,致病的可能性必然很大。
; I& D# b5 Y& a+ O1 L% S: B* P所以,在这个由个人几乎完全自负其责的节点,很有必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只要不能保证刚离开专业供水管路的水非常安全(如果安全,就有人经常直接对着龙头喝了,其实也排除了盛接容器再次污染的可能,如果先接再饮用反而更不安全),就有理论上的必要进行再次消毒。但是涉及到一个实际上很大的问题,就是除了少部分人之外,大部分用户完全可以自愿选择不再消毒,谁也不能强迫,那就只能是建议一下,对不能确信绝对安全的离开了专业供水管路的水,最好设法消毒过再喝,而且消毒后盛接保存的容器要注意清洁密闭,防止微生物的污染,否则有很多饮水致病的情况应该是自己疏忽引起的。
5 s: n# E) Z% ^$ D0 R3 ~家庭一般选择的饮用前最后消毒方法,当然比较可靠的就是加热了,直到沸腾,水温达到再也无法升高的程度,而且加热时间不能过分短(具体时间要由研究病原体的专业领域推荐,无法道听途说,在此不代替提供参考值),这样做的原因是很多病原体的生物活性物质都是不太耐受高温的核酸蛋白质等,在如此温度下经常永久变性失去活性,就丧失致病能力了,水就在还没有再次污染之前较少微生物引起的害处。之所以只说害处较少,是因为具体的某些水中所有的微生物都必定就被杀灭了,有些种类的生物活性物质耐热,而且水中温度不会任何位置都随时一样高(这个是物理上的规律,只是宏观统计上算达到多少平均温度而已,很多位置实际温度偏低),就有可能不会失去活性,或者部分在实际加热的平均水温足够高的期间恰好躲过杀灭作用,最后得到的是含有活性病原体的水。但是这样的情况比较少,因为大多数生活环境中的大多数病原体不耐热,而且煮沸的水远远超过人的耐受程度,为了等待冷却,水实际上也无意中被延长了消毒时间,等到实际饮用时,存活的病原体更加少了(不计降温时忽略从容器空气造成的再次污染)。从实际效果看,人们通过饮用前把水煮沸,而且妥善防止再次污染,是能避免了极其多次的微生物致病后果的,喝生水致病则以概率高得使人长期害怕的反例与之对照,所以饮用煮过的水才成为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谨慎遵守的原则,当然专业供水工程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维护水平足够高的地方就可想而知毫不奇怪地例外了,但那显然多在文明高度发达的城市范围,真正进入其它地区还是要尽量避免直接饮用生水的,哪怕是用专业供水部门刚制成的水来含糊号称用户得到合格饮用水供应的。
9 f) ^$ E  Y% Z% y6 T, t7 P$ V水管末段微生物繁殖的问题  T1 R+ E7 E8 v6 |8 c2 l  [6 Z( ^
一般的入户水管都是水平铺设,应该注意到如果停用比较久时(一般是深夜睡眠阶段),尤其是处在较高的位置,管道中水压很可能不高,加上管网中各处用水高峰影响压力分配,可能有水压不足的情况,水面下降,从龙头缝隙吸入空气。7 r/ ^0 C; h! h! g6 ?! x
这个情况其实有潜在的生物污染危险,空气携带的微生物会在管中潮湿条件下繁殖,因为没有携带消毒物质的水干扰,在夏季等温度条件下,可能一夜之间就大量繁殖,之后水压再提高进行灌注,时间不一定足够完全杀灭它们,这末段的存水就严重污染了,应该打开龙头完全放掉,等一会儿,让污染的微生物被冲刷干净,否则用来洗脸刷牙就可能等于主动沾染病原体了。另外要注意到居室中存在的昆虫之类其实也要饮水,而且乱爬,连蚊子也经常停在龙头口,特殊的环境还有攀爬能力极强的树蛙之类到达,家鼠也能爬到,等于污染出水口了,如果水压太低向内吸气,微生物进入管道更不奇怪,最好隔久再用时都放空一下,让管路末端自己清洁。' u$ _3 ?0 y) J" F8 e
另外特别提醒一点,就是容易引起误解的所谓天然清洁的水,这些水源一般都在人的活动影响不明显(普通人最常简单观察推断的,不是实际的复杂情况),或者从未出现人迹的地方,其实这类水源除了自然环境条件极端严酷不适合生物存活之外,只要温度和自然过滤等情况不太特殊,都有极大的可能存在很多微生物,只是缺乏人迹这个习惯的污染标志而已,尤其是流动更新等自然清洁稀释作用不强的时候,想想野生动物的饮水行为洗澡行为排泄行为,和尸体出现位置的不可预知,以及病原体的携带能力,就应该谨慎考虑纯天然是否严格对应生物方面的绝对卫生了,仅仅依靠人们很少到野外饮用生水的不发现患病例子,不能说明必定安全,贫困地方人们习惯饮用生水只是不得已的选择,并且经常有知识缺乏的错误观念影响,更细一个包括大规模专业供水确实难以寻找尚存的极端优秀水源地,让制成的饮用水在感官刺激方面成份明显不同于少有的小流量良好水源,必然形成口感评价上的很大差异,也经常被歪曲用作天然生水更好的证明了;而且其中有一种评价值恰好是溶解的碳酸钙或者是碳酸氢钙能带来甜味刺激,少量的镁离子则引起微苦显得“来自美妙环境的特殊感觉、清凉的提神”的联想推理造成的观念,这些物质却是形成硬水的重要成份,在专业供水中涉及工业生产的水垢危害等问题而被努力清除(注意一下家中的煮水专用水壶和锅的内壁,很多认为饮用水比较甜的地方,经常很快结垢,不能如此的地方一般就难尝到甜味了),这些感官刺激上明显的不同,并非微生物污染的好坏评价依据,不能乱用。0 S7 w# i+ ~' ~9 K7 P) F$ f& C4 w& N- v
大型的生物污染,这个也有,不要以为不可能发生,管道水压正常时一般确实向外流,有缺口也不会受到污染。但是压在管子上的泥土石块等下沉时,而且车辆碾压时,再有挖掘机械误掘,就会破裂,缺口外物体的压力不一定比水压低,就会挤进去,污染物就不仅仅是最初没有过滤和杀灭的残余微生物了,至于会是什么种类,完全由当地的生物环境决定了。还有一种主要的污染来源是水塔和蓄水池,这些临时蓄存或者为了中途升压而设计的设施,其实从力学上推断,就可以知道会有排气孔,对外界开放,否则水根本不能进出,尤其是各种原因实际建得不高的时候,长期存有大量水的潮湿条件,和年久失修的渗漏,其实就是人造的水源,任何理论上凭借身体大小和运动能力可以进去的动物都有机会进入,实际也经常进入,当渗漏形成连接当地天然水域的溪流时就更复杂了,水龙头里喷出大型生物就根本不奇怪,听说过的就有蝌蚪、小鱼,还有更有趣的,蚂蝗。: Q: c0 c6 U9 z7 v+ j: c
另外,这种人造设施有进行清洁的设计,人可以进入,和下鱼塘捞鱼没有什么差别,身上任何污染物都可能进入水中。
6 D. H+ |; T+ g- A7 M" u2 Y! t当然不同的地方,供水管路设计和维护的情况差别很大,先打听清楚了再有谱地选择怕什么。
' {  N+ Y/ d, E/ v0 `4 e三是水中固体杂质和溶解物对健康的影响
3 _+ A* t# Z9 ?. h8 o9 K专业的饮用水供应方的处理办法和执行的质量标准,去查有关的介绍和当地检验报告就可以了,显然一般都应该达到标准才供给的,标准是否合适要很专业艰深的知识和技术能力才能深入讨论,但是按正常的供水要求说,标准的执行就是为了避免很不愿发生的有害情况,各地适应水源也许会有一些实际的差异,就难以一概而论了,毕竟很多不得不面对的自然资源问题阻碍了各地饮用水实际成份的一致,煤矿地带的就是有可能多含一些苯之类溶出物,铁矿地带的就多含有一些铁离子,有些处在河流中下游而且水源污染严重的地方,甚至根本不敢饮用,能承受额外费用的都转去购买替代的水饮用,而极其缺水的地方实际上连选择的余地都没有,彼此对饮用水质量的基本要求差异巨大,不好统一到含糊所谓的普通用户身上评价。" j# G+ ]5 p7 U
现实中能合并讨论的主要是输送过程中管路系统缺陷的影响,让最初的当地认为合格的水被再次污染了。! k; Y8 y6 u1 o
这个情况最多见,原因很简单,管路技术水平和管理维护不理想,而表现就千差万别了。0 \  o; q' \- |( z$ L
一种是输送管道的材质影响,各地各时期,以及各种用户经济承受能力不同,采用的管道有铁管、水泥管、塑料管等等,偏远地方还有用竹筒的(利用自然泉涌和打井抽水等于把天然的岩石缝隙泥土缝隙作为管路使用,暂且不多说),新铺设时一般运行正常,对最终离开龙头的水的影响主要是没有清除的内壁杂质和管壁溶解出来的物质。其实管路多埋在地下,而且服务的范围很大,不可能为了一处的破漏污染而全面停止输送来清洁,只能选择的办法是冲刷,接好管道正常运行,把泥沙之类从敢打开的水龙头处冲出来,直到冲刷干净,这个时候水一般有个明显特征,就是比平时多充入了消毒物质,希望进行临时的消毒,消毒剂的气味就特别浓,含有不断发细泡,变成浓雾一样看不透的啤酒样,就应该知道水中正有很多杂质了,用来冲厕所吧;
% l4 q' D, v; K" F如果管道是长期缓慢压破的,缺口不一定很大,喷涌不能冲破路面,就很难及时发现,此处就会和外界发生水体交换,水压高时向外喷,用水高峰水压低时向里涌,要发现相连管路上有这类隐蔽缺口,一般需要等待暴雨来临,如果降水的压力足够时,这里就向里灌注了,水龙头流出的水就会明显混浊,这种情况下就是管道附近的泥土之类污染,一般管路维护上也会考虑这个麻烦问题的,很可能就加入消毒剂处理一下,水也发泡。
, e3 v2 v. ?- W7 d水泥管的内壁会溶解一些物质,不过一般没有明显气味和味道,溶解量从水泥路面的使用看应该不大,影响要看专业领域的认定了。3 F  i  D& K2 f( i
铁管的只要时间长了都会生锈,脱落,气味也明显。特别是靠近用户没有分支的管道生锈时,所有的溶解物质脱落杂质都必定从这里的龙头排出,很多水龙头经过一夜的停用时候,而且夏天高温条件时更明显,在早上刚打开流出的水经常浑浊发黄,铁锈气味极重,必须冲刷排出整段生锈的存水后才比较正常,所以用这种龙头不要刚开就用。
  W( z; a5 u% r* H, t$ m6 Y: A2 Z( K锈蚀相对较轻微的铁管一般肉眼看不出水的颜色变化,但是经常有一股很明显的锈味,类似鱼腥气味,也可以闻出来,不过经常有人在这方面很不注意,早上一开龙头就接来煮,那水就特别臭,有黄赫色絮状沉淀,如果是被用来拖地擦桌子,整个屋子就无比地腥臭,走进去马上可以知道那人怎么用水的。
* H/ w5 d* u8 g# D/ D铁锈更轻微的,靠闻也难发现了,但是这含量是否安全就比较难说,还是要看专业上如何严格界定,不过认真闻气味也能学会分辨的,实在感官不灵敏的可以用一种检测方法——在龙头上缠个洁净的新口罩,过滤阻挡杂质,铁管锈蚀越严重,口罩发黄的速度就越快,非常明显简单的效果。" K( t" u$ I1 G! w/ Y" @! F
这些后来进入水中的无机物的处理,一般家庭能做的主要就是沉淀或者过滤清除,或者煮水时让可以分解的成份、形成悬浮物会被破坏的成份尽量沉淀出来,实在还保持溶解的就用离子交换法去除吧。
: Q9 L1 ^/ F1 q% u- i2 b7 D别的推荐什么添加有益成份之类的情况
2 ]3 {! r7 r" ?9 [# l那其实看自己对喝水的理解了,涉及营养学的知识、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医学经济学保健科学数学等等方面,甚至连到生活情调上,实际上谁都打算做自己的保姆,就要用自己的脑袋认真想想如何做得不负自身,除了监护人,别人本来没有代替的义务,也绝对看护不上,最终都只会由自己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别借别人的脑袋认路,要用自己脖子上那一团,才能照顾自己一辈子,只习惯跟随流行的必然要和健美方案的变化一样,科学始终是个礼帽顶顶,不同的崇尚观念却一套一套地换,实际是一种社交娱乐活动罢了,反正喝水一般不玩命,不可能都很在乎的,偶然与科学交汇但不并道,时代现象而已,问路指路,怎么走必在自身。3 G" m- R5 o$ j$ p5 L0 N/ m7 W
所以最有效的引导方法就会是反问回头——自己喝水究竟想干什么?补水还是补什么营养?还是同时补?还是玩玩?自己觉得怎么喝是喜欢的?为什么这样认为?如何找到选择的原因?如何证明自己选得合适?打算改选什么?为什么改?
0 b1 \7 U: Q9 f! v/ @. g- A* ~9 KOK,多关注关心一下自己就可以选到满意的喝水方法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5-30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kriek 说: - J# ?2 W! p# _- E2 K: y1 t
2009-05-28于4:366 m. O$ q0 I! {, ?6 V, ]2 r7 F
要说差别,其一,各国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水不一样,其二,从小养成的生活习惯问题。至于一定要说西方东方人体质差异等等,有些太过概括以失精确。
* R! [8 N# D5 \/ y9 e# e$ f8 E3 X* r在北欧国家水龙头的水,经过测试,好过商场里卖的矿泉水,自然植被保护的好,水源地都是经过严格保护的(我们开车经常会看到路边标牌,水源保护地),有评价作水晶一样清澈的,一点不为过。去荷兰的时候,便听当地人开玩笑说,你喝得水其实是无数人喝过的,听上去恶心也是事实,因为循环使用水,所以荷兰表明龙头水可饮用,不过大都还是喝瓶装水,在德国等等中欧南欧国家都是这样。英国也是龙头水可饮用,可味道实在不敢恭维,冲茶喝好像是唯一解决办法,非水质问题,就是不好喝。不过个人感觉呢,反正在北欧我是喝生水的,放到室温对我的中国胃一点也没刺激,而且比较下烧开在晾凉的水和生水,明显后者味道口感好,就是那种有活力的感觉。
5 a* J. q: \7 {6 q/ Q其实在中国大家不是一样喝啤酒饮料么,也好像没什么事,倒是生水就成了问题,啤酒饮料不也是生水制成么,中世纪的时候就是因为水质不好,比利时意大利的修士们才发明了啤酒和葡萄酒呀。' a& i6 [  U' t! L
最后在纠正下前面有人的发言,西方女人不都是生孩子第二天就去上班的(甚至说绝大多数都不是),西方大的很,连欧洲从北到南都不一样的很。至少我们这里妇女都是休一年到一年半产假的。
发表于 2009-5-30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哪些些说法不是很准确呢?
发表于 2009-5-31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了,没看完
$ v$ b4 O# s; t; O5 A! \结论是什么 
发表于 2009-7-3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结论是:烧不烧开不是关键,里面有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发表于 2009-7-4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正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易网[水处理技术论坛] ( 京ICP备05078561号 )

GMT+8, 2024-5-20 14:51 , Processed in 0.28077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