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美国专业直饮净水器森乐全屋净水系统
查看: 2843|回复: 0

[知识问答] [ZT]饮用水水质的保障措施—防止二次污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3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污染因素
8 F- s# U7 g/ A5 n+ l+ @/ I
$ W7 N* h' [, y( `/ l  ?! R饮用水的二次污染是指原水经水厂净化处理水质合格,通过向用水户供水过程中的输送、储存、以及二次供水(指市政供水经再次处理、调蓄、加压、输配的供水方式)等一系列中间环节供给用户的水质不合格(或水质明显下降)的过程或现象。二次污染的实质是污染物再次进入水中,其判定标准是:原本合格的水变为不合格的水;某项或某些指标值虽然合格,但其值明显上升(一般重点项目指标上升率达到或超过30%时)。可能导致饮用水二次污染的因素很多,例如,输送环节、储存环节及用水环节等。二次供水是发生二次污染的重要环节。另外,在原水进入净水厂后,也有可能受到净化过程中各种环节的另类污染。
9 a! ?' c3 Y( m: @" R
" d$ [8 D4 I+ |$ D  F* @7 y1、输入环节的二次污染* R: T6 B7 e8 m
输配水管道引起二次污染的几率比较重。铁质管道如果防腐层有破损,可以引发水中铁的增高;质量低劣的塑料管道中的添加剂可以缓慢而持续的溶入水中;玻璃钢管道破损时玻璃纤维粉末可能进入水中;管道发生事故时污染物会进入管道。# v# `+ F' U6 X5 X# W
合格的管道也可能引起二次污染。例如,长期使用的输配水管道内壁会形成一层管垢,其主要成分是铁、锰、铝以及微生物。如果成品水的pH值低于7,并且溶解氧较低,这些管垢将会溶解脱落,使水变黄、发红、发浑,造成二次污染。
: D- x" C8 o/ S, E: K此外,用水量变化过大,管网设计不合理,末端管经过大也会引起二次污染。因为用水低峰时管道内流速极低,甚至长期停滞,水质必然下降。
& {, d2 `5 U+ E4 s$ W
/ o" ]6 b$ V( C7 ?5 f2、储存环节的二次污染
2 n1 c" B. z5 e( {4 [% B配水系统中的水塔和高位水池,一般不设消毒设施,管理措施也很薄弱。如果不能坚持定期清洗消毒,可能成为二次污染的隐患。
" o% f6 ]1 @% A9 }) h1 O* l& G) a/ q3 ^* Z, ^0 h
3、用水环节的二次污染
2 n8 S. U. H- d5 `) ^! X1)二次供水设施:当管理不善时,二次供水设施最有可能引发二次污染,大部分二次供水设施都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建筑物的屋顶水箱长期不清洗消毒,检修孔密封不严,蓄水池也排污管道或污水池距离过近,蓄水池的通气口和溢水口缺少防护,都是二次污染的隐患。
# E1 @# O# [, L- Y2)家用净水器: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家用净水器中,过滤材料大多数都为KDF(铜锌合金)和活性炭。特别是活性炭在吸附了大量的有机物后,很容易成为细菌孳生的温床,导致净水器在使用后期水质急剧恶化。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使用活性炭的净水器在运行的第二天即能检测出微生物,当运行到第28天时,每毫升水中细菌数量竟达到12万个,远远超过了饮用水的安全范围。细菌可以导致净水器中产生硝化反应,如不及时对净水器进行清洗或更换滤芯,净水器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可以高于自来水7倍以上,而亚硝酸盐也是导致人类患癌症的“杀手”之一。同时,一般家用净水器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其吸附有害物质的能力也在下降,当出水量超过净水器的额定净水量后,水中的这些物质不但不会被吸附,还会从滤芯中被释放到水中。
0 R( U2 Z% ^" ?- ^' O+ U3)家用饮水机:饮水机的二次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据检测资料,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饮水机冷水端流出的桶装饮用水细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以及大肠菌群均严重超标,细菌总数超标率为88.9%,大肠菌群超标率35.6%,霉菌酵母菌超标率71.1%。所以水样细菌总数平均为999/mL,最高达到2300/mL。正在使用中的饮水机内胆及其颈部采集的所有样品细菌总数全部不合格。桶口和桶颈部的霉菌、酵母菌检出率为100%,内胆霉菌检出率高达97.8%,大肠菌群在内胆和桶口桶颈处检出率分别为57.8%56.7%
$ O2 M( ~$ `/ l1 A( }$ b8 ~3 |6 K4 u
检测结果进一步表明,饮水机冷水端流出的饮用水及其配套装具污染严重,所调查的饮用水及其用具微生物指标均超过国家标准10倍。由于内胆及桶口处长期不进行清洗和消毒,以致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本来出厂合格的饮用水被二次污染。与桶中的矿泉水相比,经饮水机处理后水中的菌落总数明显增加。
, b1 p( [% |* V( N
! t& [* d3 e! S: h+ R5 g据了解,饮水机内装有一冷一热两个水胆,这两个水胆还起到沉淀水中杂质的作用。人们通常在桶装水喝完之后,重新换上一桶就了事,却忽视了桶装水机内胆还有约1000mL的水,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细菌生长的温床,造成饮用水的二次污染。# J7 X; y7 ^2 K3 S9 u

# O9 ]; o! W0 \, z' b据报道,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在被调查的用户中,使用饮水机时间长达5年者,对使用方面的卫生常识也知之甚少,大多数用户根本不知道应该定期清洗消毒饮水机,也不知道如何操作。更让人担忧的是,每年夏秋季许多人长期直接饮用冷水端的水。调查中一些用户反映,平时常有腹泻、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似应与此有关。- Q9 L; N- t0 v% Q: ]: R$ b9 ]2 x8 ~
疾控专家指出,饮水机致菌的原因主要有7个:一是长期不对饮水机进行消毒;二是换水造成进水口与空气接触;三是存放空间狭小或不洁,空气不对流,地毯不常消毒;四是气温不适当,饮水机置于阴冷潮湿或阳光直射处易导致细菌繁殖;五是饮用水质不洁;六是饮水机保养不够好,密封性差造成细菌入浸;七是水胆存水过多而长期不引用。
8 D9 h3 h# Y+ `+ h; E# F9 ^
* t4 o- r' c7 q6 |* S4、净水环节的另类污染
0 O  Q3 [$ b6 v, P1)药剂:在水质净化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药剂,如絮凝剂、消毒剂、吸附剂、软化剂、氧化剂、各种滤料等,如果产品质量不高,或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有可能导致净水过程中的污染。即便要质量合格的药剂,也可能产生污染。例如,加氯消毒可产生具有“三致”作用的消毒副产物,使用铝盐絮凝剂导致成品水中铝离子含量增加等。
% {8 O- w% e, \2)设备:净水过程使用的各种设备也可能引起污染。例如设备润滑油、冷却液的泄漏,设备达腐蚀等等。) u0 U0 G( S# k
3)构筑物:在净水过程中使用到大量的各类混凝土构筑物。如果原水的pH值低于7,可能导致混凝土的腐蚀,混凝土中的元素会进入水中,引起污染。
' `1 y# t: i% A4)自然因素:净水厂的絮凝池、沉淀池大多数为敞开的水池。飞鸟、老鼠以及在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的降雨、降雪、扬尘等自然因素都可能使污染物再次进入水中,造成污染。此外,存放成品水的清水池通风管、溢水口也最容易发生污染。( r8 q# \8 _& `2 l; m
5)管理因素:管理不到位,不经常清洗加药设施和清水池,不能保持净水车间的卫生状况,生产区保安制度不严等管理因素也可能导致水的污染。3 G- X- d' ?: `% ~  F
/ r$ q3 t/ U0 V0 x0 b
二、
防止措施0 i1 ^! t& S* [9 g; r4 ~- C+ w

! n$ ~. b2 @! w: i! i3 J+ Z针对不同环节、不同原因的二次污染,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m4 H$ D6 D8 w- W3 @2 p
1、对于输配水环节,尽量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塑料管材,不用玻璃钢管道,如采用金属管材,应有安全、可靠的内防腐措施;要定期对输配水管道、水塔和高位水池清洗消毒并更新内防腐层;管道维修安装完后要彻底清洗消毒。5 d+ B: i$ v8 s5 e2 ]

% I( g8 D# i( T; l* `; `0 Z2、对于使用环节,首先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做到设计合理,杜绝设计上的二次污染隐患;其次要加强管理,定期对蓄水池、屋顶水箱等最容易发生二次污染的部位进行清洗消毒;家用净水器要定期更换滤芯并清洗消毒;饮水机要采用具有杀菌功能的材料、要有防污染结构,普通饮水机要定期消毒。, ^% k  I7 N" m/ F3 F* b

/ |& ?! c; i" D: P3、对于净水生产环节,主要是合理设计,加强管理,定期清洗维护。净水所用药剂要符合国家有关质量标准并加强检验;药剂库要足够大,避免将药剂露天存放;改用副产物少的消毒方案,如二氧化氯、臭氧、紫外线等;所有与水直接接触的设备和构筑物要有食品级的防腐措施,设备润滑剂要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不采用油冷却的潜水电机;重要的净水构筑物,溢水口要有防护网和水封装置,严格禁止溢水口与排水系统直接相连;加药系统、清水池、净水车间要定期清洗消毒。5 I* \2 ~* ^- H9 q- ^

; z) G/ ?, @, T. f1 [6 C
- E" E: _# N! l/ |" Z. o: ~
1 M$ X; M( B- O. \http://www.xianghua.org/post/4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水易网[水处理技术论坛] ( 京ICP备05078561号 )

GMT+8, 2024-5-5 16:37 , Processed in 0.07244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